肥胖更容易招惹上这些癌
~ 营养科 科普 ~
01
120公斤的她查出宫颈癌
30岁的小刘(化名)从小就是易胖体质,饮食重油、重盐,体重一直超标。成年后,她没有“管住嘴”,也没“迈开腿”,工作、生活的压力让她常常暴饮暴食,也没有任何运动。她患有脂肪肝,却仍然偏好重口味的食物,如腌制的食材、烧烤、油炸食品等。由于工作关系,小刘还经常熬夜,平时常一边熬夜,一边吃烧烤、炸串等宵夜。
长此以往,小刘的体重不断上升,163cm的她,已达120公斤,腰围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她发现身体异样逐渐越来越多,月经不规律,有的时候2个多月来一次,一次也要十几天才能结束。粗心的她根本没放在心上,一年多过去了,从来没做过妇科检查。最近,她发现,不在月经周期内出现了异常出血,还伴有腰腿肿胀、疼痛,赶紧来到医院检查。
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小刘,她被确诊为宫颈癌,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后,医生建议其在营养科进行营养干预治疗。营养科医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既要保证其术后营养又要科学减重。在营养科的治疗干预下,小刘目前减重了30余斤,术后身体恢复良好。
科普时间
01
体重异常:癌症的隐形推手
你以为超重和肥胖只影响颜值和行动吗?它们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介绍,《2025年世界肥胖报告》指出, 超重与肥胖是癌症致死的第4大风险因素,每年全球约有15%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归因于高超重和肥胖,其中癌症占9%。
美国一项超260万人的研究亦证明,年轻时超重或肥胖的人,患癌症后的死亡风险更高;BMI越高,患癌症后的死亡风险亦越高。 国际研究表明,肥胖超标与以下13种癌症存在因果关联:结肠癌、食管癌、肾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胆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脑膜瘤、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02
肥胖,为什么会增加
肿瘤患病风险?
1
肥胖易导慢性炎症环境
脂肪组织的增加,伴随着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增生和扩散。
2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被减弱,出现所谓的“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会导致体内分泌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和相关激素,包括“促生长因子”。很多癌细胞表面都有胰岛素受体,如果结合胰岛素或促生长因子,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
3
肥胖会影响性激素的代谢
肥胖可以通过影响雌激素水平,间接增加患癌风险。如雌激素的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的风险增加相关。
03
科学减重=有效防癌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戴永梅介绍,减重5%-10%可以改善代谢指标,减少炎症;先胖后瘦的人,比一直肥胖者患癌风险更低。对于科学减重,建议可遵循以下三原则:
1
吃对食物
《中国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食物摄入种类不低于20种,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建议用杂豆、薯类替代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纤维;选择鸡肉、鱼肉等白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和“垃圾食品”说再见。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降低癌症风险。
2
运动起来
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体重基数大的人推荐游泳、骑车,保护膝关节。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维持健康体重,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对预防癌症起到积极作用。
3
定期监测
计算BMI(≥24kg/m²为超重,≥28kg/m²为肥胖);测量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需注意)。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体重和身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另外戴永梅提醒大家,减重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科学干预,不能急于求成。建议每月的减重目标应为体重的5%,快速减肥,营养摄入不均衡,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皮肤松弛、粗糙,还可能出现,掉发、便秘、肝/肾功能失调等情况。
本文审核专家
戴永梅
营养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
专家简介:
曾多次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主持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及南京市医学科技重点课题数项,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江苏省妇幼保健系统重点人才称号、中国营养学会“百名营养英才”等称号;2014-2022年度连续获得江苏省营养学会“优秀理事”称号;主编营养科普丛书,参编营养专著数本。
现任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医学会临床与膳食营养分会副主委,江苏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副主委等。
专业特长:
从事妇女营养咨询与指导、带教、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妇女营养保健咨询与指导的经验,擅长于女性营养失调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如多囊卵巢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饮食防治。
门诊时间:
莫愁路院区: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丁家庄院区:周二、周三全天
稿件来源丨营养科 戴永梅
责任编辑丨史月
内容校对丨王凝嫣
审核发布丨蔡晓洁
栏目分类丨妇幼健康科普
求关注啦
微信平台
发布于:江苏省